banner
genkaim

genkaim

Darkmode,yes \q(≧▽≦q) 主题来自@birdgg

LCA|最近公共祖先 详解

cover
查看原文
我的 Latex😭😭😭
好了,现在知道要套两个 $$ 了

LCA 介紹#

和它的全称一样,lca(LowestCommonAncestorLowest Common Ancestor)目的的就是任意两个点最近的公共祖先在哪

性質 (或許你不需要記這個)#

From OI-wiki

為了方便,我們記某點集 S={v1,v2,...,vn}S = \left\{ v_1,v_2,...,v_n \right\} 的最近公共祖先為 LCA(v1,v2,...,vn)LCA(v_1,v_2,...,v_n)LCA(S)LCA(S)

\qquad 1.LCA({u})=uLCA(\left\{u\right\}) = u ;

\qquad 2. 若 uuvv 的祖先,當且僅當 LCA(u,v)=uLCA(u, v) = u ;

\qquad 3. 如果 uu 不為 vv 的祖先,並且 vv 不為 uu 的祖先,那麼 u,vu, v 分別處於 LCA(u,v)LCA(u, v) 的兩棵不同子樹中;

\qquad 4. 前序遍歷中, LCA(S)LCA(S) 出現在所有 SS 元素之前,後序遍歷中 LCA(S)LCA(S) 則出現在所有 SS 元素之後;

\qquad 5. 兩點集並的最近公共祖先為兩點集分別的最近公共祖先,即
LCA(AB)=LCA(LCA(A),LCA(B))\qquad LCA(A \cup B) = LCA(LCA(A), LCA(B)) ;

\qquad 6. 兩點的最近公共祖先必定處在樹上兩點間的最短路上;

\qquad 7.d(u,v)=h(u)+h(v)2×h(LCA(u,v))d(u, v) = h(u) + h(v) - 2 \times h(LCA(u, v)) 其中 dd 是樹上兩點間的距離, hh 代表某點到樹根的距離 (dep)(dep) ;

樸素求法#

樸素求 LCA 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一層層往上走直到兩個點相同即可(但是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

\qquad 1. 計算每個點的父節點以及每個點的深度(到父節點的距離)顯然,我們需要定義 dep [N], root [N] 兩個數組來分別存儲 ii 點的深度和 ii 點的父節點,在求 LCA 需要先跑一遍 dfs。

/*
調用函數時,傳入根節點,顯然根節點並沒有父節點,所以_root可以傳入0 形如 init_root(1, 0);
之後在計算dep[N]數組的時候不用特判,直接在dep[0]的基礎上加1,深度就是1(當然你的dep[0]需要初始化)
*/
void init_root(int x, int _root){//x代表當前節點,_root代表當前節點的父節點
    root[x] = _root;//存儲x點的父節點
    dep[x] = dep[_root]+1;//存儲x點的深度
    for(int i = 0; i < mp[x].size(); ++i){//dfs
        int y = mp[x][i];
        if(y == _root)continue;//不能往回走
        init_root(y, x);//下一個點
    }
}

\qquad 2. 接下來就是 LCA 函數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 LCA(x,y)LCA(x, y) 其中 xx 的深度必須和 yy 相同才能一起往上走不然就會~~(愛人~錯過)~,所以在往上走前需要把 xxyy 的深度弄到相同。

int lca(int x, int y){
    if(dep[x] < dep[y])swap(x, y);//永遠讓dep[x] > dep[y]這樣後面就不用判斷力
    while(dep[x] != dep[y]){
        x = root[x];//讓x 和 y深度相同
    }
    while(x != y){//一起向上走
        x = root[x];
        y = root[y];
    }
    return x;//此時x == y返回誰都行
}

倍增求法#

和樸素的求法不同,倍增求法用 st 表進行預處理,可以減少向上走的次數,從而減少複雜度。

因為需要減少向上走的次數,對於 st [i] [j] 存儲的是從 i 點出發,走了 (1<<j) 個點到的位置。

\qquad 1. 首先我們需要預處理。(dfs 還是要跑的,但是在此處省略,和樸素 LCA 一樣)

void init_st(){
    for(int i = 1; i <= n; ++i){
        st[i][0] = root[i];//st表的初始狀態:i走(1<<0)到的是i的父節點
    }

    for(int j = 1; (1<<j) <= n; ++j){//因為狀態由j-1推到j,所以要先循環j
        for(int i = 1; i <= n; ++i){
            st[i][j] = st[st[i][j-1]][j-1];
            /*
            從i跳(1<<j)個點可以分解成先跳(1<<(j-1))個點,跳到st[i][j-1],
            再從st[i][j-1]跳(1<<(j-1))個點到st[i][j]
            */
        }
    }
}

\qquad 2. 接下來寫 LCA 函數:這裡需要對兩個部分分別修改。

\qquad\qquad 2.1 對於讓 xxyy 深度相同的部分,我們需要用到一些 2 進制的知識

\qquad\qquad 對於 xx ,需要向上走到步數是 xxyy 的深度差。(向上走一步,深度 - 1)

\qquad\qquad 所以記錄下 lenlenxxyy 的深度差。

\qquad\qquad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lenlen 如何分解成 22 的次方相加(因為 st 表是以 2 的次方存儲的)。

\qquad\qquad 舉個栗子

\qquad\qquad 假設 len=100len = 100,轉成二進制是 11001001100100 ,顯然,

\qquad\qquad 只有對應位是 1 的位置才對總體的值有貢獻,

\qquad\qquad 所以我們當位置存在 11 時,向上走 (1<<i) 個點就行了(i 指對應的位數)

\qquad\qquad 這樣,總共走的點數就會是 lenlen

    int len = dep[x]-dep[y];
    int i = 0;//第幾位
    while(len != 0){//使得x, y深度相同 建議腦子裡換成二進制理解
        if(len%2 == 1){//當前位置存在1
            x = st[x][i];//向上走
        }
        len /= 2;//或者右移 (len>>1);
        i++;
    }
    if(x == y)return x;//如果這個時候x == y就說明x和y在同一棵子樹,沒必要進行下一步了。

\qquad\qquad 2.2 接下來需要 xxyy 一起向上走。

\qquad\qquad 這裡用到二分的思想,但是寫法和常規二分不太一樣。

\qquad\qquad 如果 xxyy 一起跳了 (1<<i) 個點後,x == y 了,說明跳過了

\qquad\qquad 它們最近的公共祖先深度必然 <= 當前點的深度。

\qquad\qquad 如圖,對於 5 和 4 號點,顯然跳過了它們的最近公共祖先

\qquad\qquad (順手推薦下很方面畫圖的網站https://csacademy.com/app/graph_editor/)

\qquad\qquad 所以顯然,我們需要在第一個 x' != y' 的地方更新 x 和 y 才能保證不走過。

\qquad\qquad (x' 和 y‘指在循環中走跳 (1<<i) 個點時到的點)

\qquad\qquad 這樣得到的點應該是在 xxyy 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前一個點,所以需要返回 root [x]。

image
//log2(n)函數在頭文件cmath中,得以2為底n的對數
    for(int i = log2(n); i >= 0; --i){
        int _x = st[x][i];//在當前i下x和y跳到的位置
        int _y = st[y][i];
        if(_x == _y)continue;//當x和y跳到的位置相同,說明跳過了,x和y不更新
        x = _x;//更新以二分逼近x和y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子節點
        y = _y;
    }
    return root[x];

最後附上包含預處理的完整代碼:

洛谷P3379 【模板】最近公共祖先(LCA)

模板題目也不能抄題解哦ヾ (・ω・`) 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cstdio>
#include<cmath>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e6;
vector<int> mp[N];
int n, m;
int dep[N], root[N], st[N][20];
/*
調用函數時,傳入根節點,顯然根節點並沒有父節點,所以_root可以傳入0 形如 init_root(1, 0);
之後在計算dep[N]數組的時候不用特判,直接在dep[0]的基礎上加1,深度就是1(當然你的dep[0]需要初始化)
*/
void init_root(int x, int _root){//x代表當前節點,_root代表當前節點的父節點
    root[x] = _root;//存儲x點的父節點
    dep[x] = dep[_root]+1;//存儲x點的深度
    for(int i = 0; i < mp[x].size(); ++i){//dfs
        int y = mp[x][i];
        if(y == _root)continue;//不能往回走
        init_root(y, x);//下一個點
    }
}

void init_st(){
    for(int i = 1; i <= n; ++i){
        st[i][0] = root[i];//st表的初始狀態:i走(1<<0)到的是i的父節點
    }

    for(int j = 1; (1<<j) <= n; ++j){//因為狀態由j-1推到j,所以要先循環j
        for(int i = 1; i <= n; ++i){
            st[i][j] = st[st[i][j-1]][j-1];
            /*
            從i跳(1<<j)個點可以分解成先跳(1<<(j-1))個點,跳到st[i][j-1],
            再從st[i][j-1]跳(1<<(j-1))個點到st[i][j]
            */
        }
    }
}

int lca(int x, int y){
    if(dep[x] < dep[y])swap(x, y);
    int len = dep[x]-dep[y];//按位取位權
    int i = 0;//第幾位
    while(len != 0){//使得x, y深度相同 建議腦子裡換成二進制理解
        if(len%2 == 1){//當前位置存在1
            x = st[x][i];//向上走
        }
        len /= 2;//或者右移 (len>>1);
        i++;
    }
    if(x == y)return x;//如果這個時候x == y就說明x和y在同一棵子樹,沒必要進行下一步了。
    //log2(n)函數在頭文件cmath中,得以2為底n的對數
    for(int i = log2(n); i >= 0; --i){
        int _x = st[x][i];//在當前i下x和y跳到的位置
        int _y = st[y][i];
        if(_x == _y)continue;//當x和y跳到的位置相同,說明跳過了,x和y不更新
        x = _x;//更新以二分逼近x和y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子節點
        y = _y;
    }
    return root[x];
}

signed main(){
    cin >> n >> m;
    for(int i = 1; i <= n; ++i){
        int x, y;
        cin >> x >> y;
        mp[x].push_back(y);
    }
    init_root(1, 0);
    init_st();
    for(int i = 1; i <= m; ++i){
        int x, y;
        cin >> x >> y;
        cout << lca(x, y) << endl;
    }
    return 0;
}

例題#

洛谷P9432 [NAPC-#1] rStage5 - Hard Conveyors

這裡什麼都沒有捏😋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